该片讲述了年轻的卖鱼女阿莹面对单调的生活,正视现实与理想、爱情与友情、家庭与工作,克服障碍的故事。影片通过阿莹的视角,展现了香港平民的生活和奋斗,以及个人如何在困境中追求梦想和自我实现。
影片获得了第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剪辑奖,并被评为香港20世纪80年代十大名片之一。

【SIFF】 CMG融媒影城 4K修复原版
冷门好片,娓娓道来的故事,没有刻意制造高潮。看起来十分平凡又十分真实,特别是在家里阿莹父亲的戏份,看他的几场戏仿佛在看纪录片,那种真实又自然的生活状态太贴切了。影片里几场长镜头的戏份都好棒,很考验演员的演技。在80年代早期就有这种超前的电影,真的很不错,艺术片对商业片的抗议,考虑中国电影的前途,戏中戏的剧情,印象最深那句:“中国电影被你们搞成这样,连片子也不规规矩矩的放”讽刺拉满,被删减在中国可太常见太令人恼火了
王正方演的张松柏,好自然

鱼贩通常被认为是最脏最臭的职业,东西方在这一点上不谋而合,《香水》的男主角就是个生在鱼摊的倒霉孩子,对于这一点阿莹显然是非常自卑又无奈的,当她从鱼摊上下班,去表演班上课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匆匆忙忙地跑到厕所拼命洗手。张松柏也是脏的,他脏在不修边幅,脏在他的那条坏腿,还有他学戏剧半生,也没能拍出来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不过我觉得他最自己最在意的脏,可能是他是个年纪半老的外乡人,在香港也不怎么会说白话,而且已经年纪大到不允许他接受年轻阿莹的爱情。
让我们最感受到自己脏的情况

方育平和许鞍华都是香港电影新浪潮中极具风格的导演。二人同年出生,都留学海外学习电影;几乎也是同一时期在香港电台电视部工作,拍摄电视短剧《狮子山下》系列;在许鞍华的《女人四十》和方育平的《一生一台戏》中,互相都有合作。我估摸著二人交情不错,不过香港电影圈就这么大,又是在不用北上的时期,导演们互相来往频繁想必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真实
方育平的《半边人》和许鞍华的《客途秋恨》,分别是我看过的这两位导演的作品中,最喜欢的两部。《半边人》拍摄于1983年,讲述的是一位卖鱼姑娘阿莹不满于整日在腥味浓重的鱼档工作而去报名表演培训班,与她的培训老师张松柏──一位美国留学归来的正筹拍电影的导演──之间的故事。“半边人”是一种对人的生活状态的形象描述,人们往往面对著理想与生活的选择,在这种矛盾中挣扎的人,都是试图使自己平衡或者完整的“半边人”。7年后,方育平在他的另一部戏《舞牛》中,依旧探讨著理想与现实,述说著对艺术的坚持与对生活的困惑。
彼时的一个月前,许鞍华的《客途秋恨》上映。《客》可是说是许鞍华的自传…

《半边人(Ah Ying)》:双面人生【第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m.99yz.net/a/71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