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是无情也动人
——《红楼梦》观后感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高一六班 孙笛畅
梦起红楼叹世态,笔底幽微诉人情。
重读红楼,我原是不情愿的。幼时青少版的红楼梦我已不知读过多少遍,种种情节,诸如黛玉葬花、刘姥姥进大观园、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等等,我张口便来。再重读,无非也就是卿须怜我我怜卿的风花雪月云云。
可是不然。一块无情顽石的痴情一生,绛珠仙草以毕生眼泪相还,最终却情断木石前盟,空对金玉良姻。而众多女儿的群像,也只落得“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雄浑磅礴的气度

本文为转载知乎 作者:墨城海石
电视剧87版红楼梦
这是一个在“尊脂批程”的极端思想下产生的一个究极畸形的怪物。这个剧不是拍给老百姓看的,是给当时红学界自high的,满足自己学术虚荣心的。拍出来向大众进一步宣传他们“尊脂批程”、“高鹗续书说”学说用的。这个剧本的编写由周雷、刘耕路和周岭负责,根据以周汝昌为首的一大批红学家意见完成。整个剧本里里面充满了当时红学界的妄自尊大,那种娇蛮诳横之情看上去真是令人作呕,根本无视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诉求。
这个剧就像一个痰盂

本文为转载 作者:森島光
第一节 影视改编标准的提出
评价一部古典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的标准一直是不太明确的,也是学界讨论的焦点。在展开对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批评之前,当年的专家们首先就对这个改编标准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胡文彬认为,“改编的难度就在于能否基本上传达出原著所蕴含的深刻而完美的神韵,能否再现出曹雪芹笔下众多人物的性格和我国十八世纪封建社会的全部风貌。”[1]陈剑雨则提出了明确的两条标准:“对影视改编,我历来主张两条,一是看改编是否传达了原著的精神

我是今年三月份才第一次看87版《红楼梦》的,以前没看过,自然也就不知道晓旭姐。直到看完,我才深感相见恨晚,心想:没想到我是在这部剧播出三十一年后才第一次看啊,更没想到的是,当我第一次看时,晓旭姐已经离开人世十一年了。过去三十一年我怎么就没看呢?如果我早看一些,就能早认识晓旭姐啊。于是我开始回忆三十一年前。
1987年我五岁,那时家里没电视,自然也就看不成《红楼梦》了。邻居家有个外孙女和我同岁,我俩两小无猜,经常一起玩儿过家家,是最要好的玩伴。大约是在1988年

人气古装片 任是无情也动人
——《红楼梦》观后感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m.99yz.net/a/17851.html